周宁县:方寸地变“增收园”
刘林正在打理多肉盆栽。魏孙亮 摄
东南网6月5日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魏知秋)端午时节,周宁山城周宁一处不起眼的县方院落里,几个木质架子错落摆放,寸地其上一盆盆多肉绿植形态各异,增收园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。周宁
8年前,县方爱美的寸地刘林在自家院子种下第一盆多肉。从那时起,增收园家中那仅有“巴掌大”的周宁闲置角落,悄然变身为充满生机的县方小花园。“多肉种植只需利用碎片时间打理,寸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,增收园其价值会不断提升。周宁”刘林介绍,县方这项投入成本低、产出效益好的特色种植,既美化了人居环境,又开辟了增收渠道。
随着家中多肉数量增多,刘林逐步将家庭园艺爱好转化为创业项目,尝试在自家建材店门口售卖,生意非常好。市场的热烈反响,让她捕捉到了商机,决定扩大种植规模。2022年,刘林大胆突破家庭种植局限,租赁店铺后方300平方米的闲置院落种植多肉小苗;次年,又在“花鲤小镇”盘活10余亩闲置大棚,建立起集育苗、露养、控养及景观设计于一体的多肉产业链。如今,她的基地已培育出200余个品种,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。
在周宁,这样的探索并非个例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农村人口外流,如何活化利用农村闲置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。周宁县立足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县域实际,深挖“方寸地”潜力,动员脱贫户、监测户、一般农户积极参与到庭院经济发展中来,推动农家院落从单纯生活空间转化为复合生产空间,探索出一条“小规模、大群体,小成本、大效益”的特色发展路径。
走进浦源镇溪坪村的“趣耕田园”,只见田主们正忙着挥动锄头,收获几个月前种下的马铃薯。“这里原先是闲置荒地,天长日久,杂草丛生,卫生状况较差。”溪坪村党支部书记郑怡馨说。今年,村里将2亩荒地整理划分为70余块“共享菜园”,通过社会化服务提供代种、代管服务,打造“小菜园”农耕场所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上万元收入。
溪坪村还依托仙风山自然风光与浦源镇“花鲤小镇”产业优势,因户施策打造特色庭院,“庭院+多肉”“庭院+烧烤”“庭院+品茗”“庭院+手工”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。
今年初,周宁县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,以“抓点、串线、扩面”为脉络,发展“庭院+花卉种植”“庭院+手工作坊”“庭院+休闲旅游”“庭院+电商经济”“庭院+线下销售”5种重点模式,推进“花鲤小镇—溪坪—紫云”“水韵溪口—纯池—桃园”“七彩后洋—八蒲—苏家山”“花漾际头—仕本—常源”4条示范长廊建设,将零星试点串珠成链。
在狮城镇龙潭村,村集体腾出村委楼300多平方米闲置办公空间,与企业合作建成蝴蝶兰种植示范基地,6000株娇艳欲滴的蝴蝶兰长势良好。“我们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由其提供技术指导、种苗、销售渠道等服务,我们代为种植,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。”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刘少云说。
2023年以来,龙潭村还联合狮城镇辖区的洋尾村、坂头村、洋庄村、陈凤村、城西社区等5个村(社区)共同发展蝴蝶兰特色产业。
“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,我们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,在基地打造电商直播平台,并向有意向的人员提供直播培训服务,以及电商直播岗位,利用‘庭院+电商经济’的发展模式,让相关产品搭上了‘顺风车’,拓宽增收路径。”刘少云说。
行走在周宁乡村,庭院经济的活力处处可见。在鲤鱼溪景区,由三间闲置老屋改造的“云之旅驿站”正通过“周宁一桌菜”、篝火晚会、露天酒吧等一系列个性化定制服务,夏季月利润超万元;泗桥乡溪口村的闲置房屋变身花房,吸引了众多游客;纯池镇桃坑村精心打造房前屋后的零星地块,成为品茶赏景、休闲小憩的好去处;李墩镇际头村群众通过流转周边闲置土地及房屋,打造“花漾街区”综合体项目;浦源镇浦源村则结合民俗、花卉、传统文化等打造公共空间,引入旅游新业态,引导群众居家创业……这种“以户为基、以院为体”的发展模式,无不印证着庭院经济的蓬勃活力。
方寸地变“增收园”。截至目前,周宁县已拥有美丽庭院1626户,建成家庭花卉园、家庭作坊、家庭民宿等297处,促成58户脱贫户直接受益。
(责任编辑:时尚)
- 防治职业病,潮安龙湖卫生院“出手”了!
- 夹层玻璃是怎么做出来的 选购夹胶玻璃的注意事项,行业资讯
- 熊口管理区:金秋时节农事忙 秋收秋种两不误
- 汉阴县凤台幼儿园:“延时”育儿童“服务”暖人心
- 一年一爆品,增健系列饮品再出新,还在选品的经销商不要错过!
- 安东尼入里约奥运为一壮举 难忘在伦敦独砍37分
- 尤溪、旬阳、汉阴三县(市)融媒体中心开展融媒改革交流活动
- 酸枣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产品开发现状(二)
- 不同处理对青稞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(二)
- 2023年第四季度“凉山好人”名单出炉!
- 挡风玻璃防雾剂有何用途 玻璃防雾剂应该怎么使用,行业资讯
- 开封本周将迎来冷空气 最低气温为
- 泉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入户登记启动
- 沙发背景墙设计效果图